宋朝的苛政

作者:原创编辑 -
宋朝的苛政

其实宋朝的苛政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积贫积弱的典故,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宋朝的苛政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积贫积弱的典故
  2. 中庸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吗
  3. 六个谥号的帝王

[One]、积贫积弱的典故

北宋立国之初,丞相赵普向宋太祖进言:“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之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全宋文”)这个收地方政权、财权(钱谷)和兵权悉归中央,以强化中央集权的建议,为太祖采纳,遂成二百多年北宋的基本国策。由此北宋强化了中央集权,成功地结束了五代以来方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使百姓消除了长年战火之苦,安居乐业,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然而,这一统治政策却产生了负面效应,使北宋王朝陷于积贫积弱的困境之中.其主要标志是“三冗”。

所谓“三冗”,就是指冗兵、冗官、冗费。“三冗”之说,在太宗、真宗二朝就已出现,至仁宗、英宗两朝,成了官员议政的一个突出话题。熙宁二年,苏辙上书总结以往弊政时,将“三冗”概括为“冗吏”、“冗兵”、“冗费”。

鉴于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宋太祖黄袍加身后的第一个重大政治举措就是解除禁军、宿将的兵权而归中央,在独拿兵权的同时,奉行养兵政策。《宋史》记载:“天宝之籍,总三十七万八十,而禁军马步十九万三千;至道之籍,总六十六万六十.而禁军马步三十五万八千;天禧之籍,总九十一万二十,而禁军马步四十三万二十;庆历之籍,总一百二十五万九十.而禁军马步八十二万六十,视前所募兵浸多,自是稍加裁制.以为定额。…益治平之兵一百十六万二千,而荣华马步六十六万三千云。”,国家豢养如此庞大的常备军,其财政压力可想而知。宋太祖本人也有所预料,他曾言道:“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亦!”(“宋史纪事本末”)。

在冗兵的同时,又出现了冗官之弊,“以士大夫治天下”,实施文官政治,乃宋有别于前朝的又一政策。这一政策与收兵权、抑武将的方略具有内在联系。文官替代武将主持地方大政,乃至军政大权遂成制度。而北宋历代皇帝重文轻武,更以科举、恩荫两途大量吸收,造成官员数量倍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食禄阶层。据何忠礼先生考证,英宗治平元年,人口总数28823252,官员数24000,占0.84%。

豢养一支庞大的常备军,支撑一个庞大的食禄阶层,经费开支之巨大不难想见,冗费之弊也在所难免。汪圣铎先生的著作“两宋财政史”有其财政收支有精确的考证和统计,可以借鉴。

全面观之,造成积贫积弱的根源主要在于冗兵。实行募兵制度、豢养数量众多的常备军,对内虽可弥乱,对外却不能御侮,北宋在与辽、西夏的对抗中一直处于劣势,又使军费开支居高不下,给财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至于实施科举制度,广罗人才,无疑是政治开明和社会文明的表现,但由于择焉不精,泥沙惧下,加上思荫、恩赐太滥,既导致了食禄阶层的不断膨胀,又加重了财政负担。财政负担的加重,势必促使暴敛苛政的实施。因此赵宋建国以后,经济较唐代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百姓的生活也富庶得多,但还是常常处于巨大压力,不堪暴敛的困境中。

总之,冗兵加上冗官,带来了冗费,造成了兵弱、财匮、民困,成了长期困扰北宋政治的一大难题,尽管不少有识之士锐意改革,如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王安石推行“熙宁变法”,在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和保守势力的阻挠下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使得宋朝的“积贫”、“积弱”,并始终没有得到改善,种下了被异族武力颠覆的种子。

[Two]、中庸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吗

〖One〗、《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总结。

〖Two〗、《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Three]、六个谥号的帝王

〖One〗、第六位:清仁宗嘉庆皇帝,他刚亲政五天,就逮捕了乾隆朝的权臣和珅,并抄没其家产,肃清了吏治。他同志时期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国内相续爆发了很多农民起义,清朝由此也开始落后于世界。

〖Two〗、第五位: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他在位期间为人宽厚,为政开明,注重社会发展和与民休息。他废除了许多苛政,也停止了大规模用兵,使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后世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Three〗、第四位:西辽仁宗耶律夷列,他刚刚继位时由感天皇后萧塔不烟权理国事,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他统治时期,辽国平民就有八万多户,人口密集经济繁荣,他统治时期辽国达到鼎盛状态。

〖Four〗、第三位:西夏仁宗李仁孝,他在位期间重用汉臣,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他在内政外交诸方面的不懈努力,促进了西夏国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当时金国、南宋之间战争较少,符合了“仁宗”的条件。

〖Five〗、第二位: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他在位期间,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既有文化意义,也有社会和政治意义。科举考试恢复以后,他进用汉臣,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使元朝得到复兴。

〖Six〗、第一位:宋仁宗赵祯,他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圣明之君。北宋在他的仁政统治下,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当时的中国也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仁宗称号他实至名归,而且他的为人也备受后人称赞。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