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土地垦荒政策的影响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唐朝土地垦荒政策的影响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唐朝土地垦荒政策的影响以及宋朝重农抑商昰什么政策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宋朝重农抑商昰什么政策
〖One〗、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推行最长久的的一项统治政策,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有所阐发,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封建制度后,重农抑商政策正式成为一项国策而得到贯彻实施,以后历朝历代都继承了这项国策。宋朝虽然商业经济十分活跃,但是政府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结合当时的实际而有所新的发展,展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Two〗、[One]、独特的历史背景,促使了宋代选取了重农抑商政策
〖Three〗、中国地处东亚,山河辽阔,受着季风气候的影响,气候温和多雨,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中国也是世界稻谷的发源地之一,农业发展由来已久。中国地域虽然有利发展农业,但是由于陆路交通闭塞,东部面向海洋但是却没有优良港湾,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不利于发展商业。
〖Four〗、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古代自然而然的选取了重视农业。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这使得统治者不得不重视农业生产。
〖Five〗、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采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法家认为,商人流徙各处,流动性太大,不利于统治,要想保证政权的稳固,必须打击商人,要求他们回到农业生产之中,同时要重视农业,把百姓固定在土地上。
〖Six〗、汉代建立后,继承了秦朝的各项制度,特别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新儒学,一直被作为中国的官方哲学。董仲舒也提倡重农抑商政策,由于秦汉的奠基,重农抑商政策被历代王朝所接受,成为政治传统,这也要求宋代继续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Seven〗、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注重长幼尊卑的秩序,古代统治者认为小农生产适应了这种文化心理,商业的发展会打破这种秩序,导致了着有有财富者会违背礼制而使得社会混乱。只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才能稳定社会秩序。
〖Eight〗、重农抑商政策由来已久,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有所论述。商鞅变法正式在国家制度设计上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据《史记》记载:
〖Nine〗、“谬力本业,耕织致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拏”
〖Ten〗、这里已经确立了农业为“本”,而商业为“末”。从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后,后代王朝都继续延用,但各个王朝轻重不同,宋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也延用之。
1〖One〗、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其塑造的经济条件,政治传统的要求,传统文化心理促使的宋朝最终选取继承前代各个王朝都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
1〖Two〗、[Two]、宋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在重农方面采取措施开垦荒地,改革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经验的总结,并且通过“榷酤”制度,抑制商业发展
1〖Three〗、农业是宋代最主要的生产部门,随着经济中心南移在宋代逐渐完成,再加上当时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激发了宋代农业在唐代基础上有了新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Four〗、唐末五代战火不断,农民流离失所,大量土地抛慌,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宋初统治鼓励百姓垦荒,并且减免垦荒土地的赋税。《宋史》记载:
1〖Five〗、“许民请佃,便为永业,仍与免三年租税,三年外输税十之三”。
1〖Six〗、宋初一方大力倡导百姓垦荒,另一方面推行梯田、圩田、沙田等田地形式,扩大了可利用耕地的亩数,为农业的恢复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宋代统治者大力提倡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工程,整顿了农田水利设施,为水田耕作提供了条件。
1〖Seven〗、宋代出现了一批新型农具,如田漏、耘爪等,还改进了传统的农具,如耧车,犁刀等。农具的改进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节省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农具改善的同时,还出现了一批论述农业生产的著作,如《劝农文》、《菊谱》等。农业论著的出现,总结了宋代农业生产经验,表明宋代农业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1〖Eight〗、耕地面积的扩大,农业生产用具的改进,生产经验的总结,只是宋代“重农”政策的一部分表现形式,总体来说,宋代在各个方面政策都向农业倾斜,为宋代农业发展与繁荣提供了政策支持。
1〖Nine〗、宋代在“重农”的同时,采取了“抑商”政策。宋代推行“抑商”政策的主要措施是承袭前代的专卖制度,即以经济立法的形势确立国家对一批重要商品实行专营专卖的制度。
20、宋代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极大的提升,这主要表现在,打破了唐代严格规定的市坊制度,并且取消了开市闭市的时间限制,地点和时间限制的取消,有利推动当时商业的繁荣。为了抑制商业的过快发展,同时政府为了弥补财政空虚,采取了“榷酤”制度,即专卖制度。
2〖One〗、专卖制度在汉代便已经推行,汉代对盐、铁、酒等收归国家出售,后代王朝不断加多专卖的物品,茶、明矾等相继被纳入“榷酤”之列。宋代“榷酤”物品更加广泛,除了前代王朝的内容外,还加入了煤、香料、珠宝等。
2〖Two〗、宋代不仅扩大了专卖的内容,还为专卖立法,严厉惩处违反政府专卖的商人。《庆元条法事类》记载:
2〖Three〗、“私有茶一两答四十,四十两徒二年”。
2〖Four〗、宋代的抑商政策主要通过“榷酤”和颁布“榷酤”法令,这两方面来实现,适应了当时的发展情况。
2〖Five〗、[Three]、宋代推行重农抑虽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其中消极影响不可忽视
2〖Six〗、宋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首先是重视农业的生产,这是一举措适应了宋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宋代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对外贸易发展兴盛,主要就是因为农业发展,农产品繁多,从而可以大量的对外输送。总体来说,宋代经济还是农业,农业生产的繁荣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
2〖Seven〗、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打击了商人势力,使得社会流动性减小,虽然固化了阶级,但是对于宋朝统治者来说,这种社会状态正是他们所追求的,但一定程度上确实巩固了宋代的专制统治和社会稳定。
2〖Eight〗、宋代通过“榷酤”来达到“抑商”的目的,政府通过强制手段参与社会上的经济活动并获得了巨大利润,弥补了政府财政的不足,政府掌握大量了财物,巩固了统治。
2〖Nine〗、宋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宋代的统治,但是消极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宋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商业凭借了独特了社会结构和环境,顽强的生长发展,使得宋代成为古代商业高度活跃期,但是“抑商”政策的推行,严重抑制了这种商业的活跃,延缓了社会的变革,阻碍了社会进步。
30、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实施,但是由于宋初确立不立田制的政策,导致了地主豪强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加之政府“重商”政策的辅助,导致宋代土地兼并更加恶化,激化了社会矛盾。失去土地的农民,走投无路,只得发动起义反对政府,严重削弱了宋代的统治。
[Two]、为什么宋朝土地兼并了
〖One〗、宋代是众多封建王朝中,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社会,更是中国历朝历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期。虽说商品经济十分发达,但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仍以农业为主,所以农业才是整个社会经济的支柱所在。土地兼并之所以在宋朝如此兴盛,首先源于宋代的农业生产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Two〗、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新型的农业生产工具,比如秧马、耧刀等工具的使用,让宋朝的劳动生产率急速提高;除此之外,由于商品经济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交流、推广,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面积产量。
〖Three〗、其次,宋代的农产品产量远超唐代,这些农业产品快速商品化,为宋代土地兼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据史学家统计,宋朝农产品的单面积产量,是唐朝农产品单面积产量的两倍。
〖Four〗、一是由于原因宋朝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二是由于宋朝商品市场的的快速发展,促使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让粮食转化成了商品,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就让宋朝人具备土地兼并的物质基础。
〖Five〗、最后一个原因,也是宋朝土地兼并政策兴盛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Six〗、宋太祖建国之初,为了削弱武官在朝堂上的势力,宋朝皇帝对于这些官员给予各种优厚待遇,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上任官员任意占有土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时就说过这样一番话:“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他的这番话无疑就是在鼓励这一些文臣武官广占良田,所以自宋朝建立初年起,就开始放任官员对于土地的私自占有。
〖Seven〗、国家甚至对于这一政策不加以干预。如此一来,不仅是那一些有建国之功的文臣武官,许多富商大贾纷纷加入到占有土地的行列中来。
〖Eight〗、朝廷放任土地交易的自由买卖,让土地兼并政策合法化、自由化,从此以后宋代土地私有制在这一时期的土地制度中占据主导地位,更是得到了地主阶级的支持。最终宋朝就形成了“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反常土地政策。
〖Nine〗、这种土地政策对于一个封建王朝而言,并非是一种可取政策。自宋朝实行土地兼并以来,导致宋朝的贫富差距迅速两极化,大量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让底层农民更加贫穷。由于“富者更富、贫者更贫”自然会加剧社会的动荡,宋朝年间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便是比较好的证明。既然土地兼并会导致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势必会动摇封建政权的稳定性。那么在这一制度的影响下,宋朝究竟如何立国百年之久呢?
〖Ten〗、第一,宋朝土地私有化其实符合宋朝国情与历史发展潮流。虽说中国历朝历代皆以农业立国,以土地为帝国之本,但是由于宋朝社会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只会限制经济发展的脚步,所以宋代统治者必须顺应经济潮流调整土地制度,以此来稳固政权。
1〖One〗、商品经济打开了自由贸易之门,土地自然而然成为了可以让人民随意买卖的交易物品,这一时期的“土地”已经转化成为了一种商品,就连政府都开始将国有土地卖给农民,在这种经济潮流的推动下,土地兼并才达到了历史顶峰,同时又保持了封建政权的稳定性。
1〖Two〗、第二,宋朝的土地政策,客观上加速了土地开发的速度。由于朝廷对于土地兼并政策放任不管,对于土地的控制甚至远逊于前朝,这让土地的流转与自由贸易非常方便.但是这种方便最大程度上,只是为那些官僚豪绅、富商巨贾之类的大地主阶级打开方便之门,所以在这样的土地兼并政策下,受益者必然是地主阶层。但是宋朝还鼓励开荒,那些兼并良田的地主,自然会将人力、物力投入到荒地之中,这样一来让宋朝的土地开荒速度加快。
1〖Three〗、至于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有些选取了背井离乡,去到无人占有土地的偏远地区,在那里大规模开发荒地,从客观层面讲,这种制度确实推进着宋朝土地进一步开发。
1〖Four〗、第三,土地兼并政策的实行下,导致土地权力的主体范围扩大。在宋朝以前,由于井田制的大规模推行,让农民劳动者与地主阶级之间形成了难以割断的人身依附关系,农民对于土地没有任何享用权,他们甚至被视为贱民。
1〖Five〗、可是自从宋朝以后,原来依附于这些地主阶层佣农、客户,在法律意义上成为了国家的编户其民,虽说在现实社会中,农民不可能和那些地主豪强平起平坐,可是根据宋朝的法律规定,这些客户、佣农可以通过垦荒土地、购买兼并土地的程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的主人。
1〖Six〗、单从以上几个方面而言,宋朝的土地兼并制度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这种土地政策紧随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其后,加速了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甚至可以让农民摆脱贱户的身份。以上种种有力的条件,同样稳固了封建政权,让宋国立国百年之久。
[Three]、唐代州府是怎么划分的
〖One〗、唐代的行政区划分,基本为道-府,州-县三级划分,其中道主要为监察区,行政功能不完善,府县为唐代基本的行政区。
〖Two〗、唐朝沿袭隋朝的制度,依据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户籍数量,军事作用等等标准,将州府级的行政单位划分为八等,县级行政单位划分为十等,依据具体情况对国家进行统筹而细化的管理,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的掌控。
〖Three〗、唐的行政划分制度和依据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他的等级制度将官民的比例进一步合理化。政治中心行政区的重要性也凸显了出来,同时这些州县的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根据人口的变化,政治形式的变化而一再调整,从安史之乱前大部分的上等州县分布在黄河流域,到唐中晚期江南地区上等州县的增多,这都直观体现了南方人口和经济实力的增长。
〖Four〗、府是唐玄宗时期创立的行政单位,也是全国政治意义最重大的州,是唐王朝政治架构的中心区域。基本集中在北方,表明了这个时期的王朝北方压倒南方的政治地位。从开元元年到开元十一年设置的三府,分别为雍州改设的京兆府,洛州改设的河南府,以及并州改设的太原府。
〖Five〗、这些地域是唐朝的上都长安,东都洛阳和龙兴之地太原的辖区,是唐最重要的核心区域,也是人口众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特别指出的是山西的蒲州也曾经于开元八年设置了河中府,可第二年就撤销了该府的设置,依然称蒲州。
〖Six〗、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府的设置从玄宗时期的三处增加到了八处,其中由于皇帝暂时居住或者登基而上调的有,唐肃宗在陕西凤翔升岐州为凤翔府,由于玄宗避难躲到成都,升益州为成都府,泾原兵变后,德宗出逃到梁州,升梁州为兴元府,加上蒲州的河中府的复设,以及江南人口暴增的江陵府。
〖Seven〗、府的变化表明了政治依然是行政区划分最重要的考量,北方无可争议的在这个时期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然而南方由于较少战乱的伤害,人口激增,第一次挤进了府的高级州行政圈。
〖Eight〗、辅州在安史之乱前为四处,他们是仅次于府的州级行政单位,唐朝的辅州主要指的是京兆府的两翼地区,即拱卫长安的地域。
〖Nine〗、雄州则主要是护卫东都洛阳的区域,重要性仅次于辅州。唐初的四辅州和六雄州,是唐朝首都圈的外环区域,他们大都与长安,洛阳距离较近,其中唯一的特殊是雄州中的魏州,它位于太行山以东,是山东地区人口,地域最显要的地域,魏州跻身雄州之列,表示河北的政治地位在全国范围内的上升,而这个方向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是安史之乱叛逆方的重要基础。
〖Ten〗、望州是洛阳雄州外的第二圈城市,是洛阳周边重要性稍次的区域,初唐的十处望州,七处在河南区域,相州,卫州,洛州则位于河北,与魏州一起成为唐在太行以东维系统治的重要支撑点。安史之乱后,雄州升为十个地区,除了环首都保卫作用外,苏州成为雄州代表了江南地区地位的上升,和荆州的江陵府一样,苏州人口的大量增加,是他升为雄州的重要原因。
1〖One〗、唐后期的望州也增加到了二十处,其中江南增加了五处,也就是襄州,宜州,常州,润州,越州,从现在来看,这也是新中国人口稠密,土地肥沃之地,江南的政治地位全方位的提升,在上州的比例勉强达到了四分之一的水平。
1〖Two〗、唐朝初期的紧州,虽然号称十处,有据可查的只有河南叶县的仙州,紧州的定义是治安情况严峻,有盗匪之患的州县。
1〖Three〗、紧州就是唐朝犯罪率比较高的州府。安史之乱后紧州的定义进一步变化,由于节度使的泛滥,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内部,紧州的定义改变为军事方面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府州。唐后期实在的设置了十处紧州,其中三处在对抗吐蕃的前线,比如灵州和宁州,其余大部分则分布在南方新兴的区域。
1〖Four〗、上中下州和前面的府州不同的是,主要依靠人口数量的多寡来划分。以四万,三万,两万户做为定级的依据,唐中后期高级州的增加和上中下州的减少表明了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特别是拥有二十二个上州的江南道鹤立鸡群,表明了人口南迁成果初步显现出来,经济中心有南移的趋势。
1〖Five〗、二.从唐代县一级行政单位等级划分看划分因素
1〖Six〗、唐的县级行政单位,划分的原则和州府基本相似,政治地位是主要的考量依据,相当于大城市区一级单位的赤县,初唐只有奉先县一处,他主要是作为陵墓管理的原因而高人一等。唐后期随着皇帝陵墓的增多,赤县增加到了七处,礼泉县,云阳县,富平县,三原县由于大量陵墓的存在,成为了县中等级比较高的赤县。
1〖Seven〗、畿县在唐初期有八十二处,就是三府周边的区域,也是人口相对稠密的中心政治带,后期随着增加了五府,畿县的单位也大量的增加望县摒弃了政治方面的因素,以地力的肥沃和人口的多寡来划分,唐朝前期全国八十五个望县,北方占据了百分之七十五,表明了经济上的统治地位。
1〖Eight〗、同样以安史之乱为界限,江南道的望县数量在唐中后期大量增加,河北道也有少量提升,表示河北,山东地区人口凋零的情况在逐步的好转。
1〖Nine〗、唐前期号称有一百十一处紧县,后期也有少量增加,同时上中下县完全按照人口数量来划分,划分标准在开元和武德年间略有不同,基本以5000户,2000户,1000户为基准线。唐中后期上县数量变化不大,中县则大量增长,并且主要集中在江南和河北,河南地区,表明唐的经济中心已经东移,关中地区日渐凋零。
20、这也是宋以河南河北为政治中心,江南为经济中心的萌芽,从汉代开始陕西,山西一线卓越的地位被慢慢的削弱。
2〖One〗、与偏重于政治,经济的州县划分不同,有军事行省性质的都督府和有军事垦荒特点的都护府,更偏重军事方面的功用。
2〖Two〗、曹魏的州郡兵和都督节制,威慑地方的行政模式,传延到了唐代,唐初争夺天下的时候,都督和行军总管是唐朝基本的军事模式。等到天下平定的时候,这些都督府的一把手主要由宗亲贵族兼任,为了避嫌,他更倾向于成为了虚职,具体权力由品阶较低的都督府长史控制,权力慢慢的减弱,到了后期,被节度使所取代。
2〖Three〗、都护府则是唐对外征战的政治,军事单位,著名的六大都护府是中华民族对西域管控的行政工具,他是边疆地区独特的行政单位“抚慰诸藩,缉宁外寇。”唐前期恩威并施的对外政策和都护府的设立是成功的民族政策的基础。
2〖Four〗、在民族问题上,唐朝是开放而睿智的,很多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难以直接管理的,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区域,唐朝都设置了最早民族自治的羁縻州。
2〖Five〗、唐朝的羁縻州县一度达到了八百多个。他成为了都护府的基层单位,大量的少数民族首领成为了这些州县的行政长官,财政的独立和对民俗的尊重,使这些少数民族愿意接受汉族的文化,在边疆的战斗中支持唐王朝的扩张。
2〖Six〗、这种弹性的怀柔政策使唐在生死存亡斗争的时候,得到了少数民族武装力量的支持,李克用的沙陀族骑兵和回鹘人大量的介入了晚唐的政治生活,成为了独特的风景。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