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宋朝国库
大家好,关于王安石与宋朝国库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苏轼在王安石变法中的经历简短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One]、王安石变法是哪个朝代
〖One〗、王安石是宋朝人。哪他的变法自然也就是宋朝了。
〖Two〗、这里要说明一下情况,王安石的变法其实并没有成功。
〖Three〗、王安石,字介甫,号半仙。(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时期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
〖Four〗、王安石的变法目的是国家图强,收复五州。但最后都因守旧派的阻挠而失败。比如,就连司马光等都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Two]、司马光为什么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
因为王安石的变法损害了以司马光为首的的政治集团的利益。
这是藏富于民与藏富于国之争,司马光认为天下的钱有定数,不在老百姓手里就在国家手里,王安石认为不用增加税收也能让国家富裕。
宋神宗受过西夏和辽的屈辱,一直想对西北用兵,但是国库里没钱。大家都想增加财政收入,司马光主张节流,王安石主张开源。王安石很清楚,司马光的节流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你要抗衡一大批权贵和既得利益者。司马光也很清楚,王安石增加国库收入的办法,最终只能盘剥老百姓。
司马光、苏东坡反对王安石,但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青苗法,本来是一种很好的法,可不下指标,青苗法就推不动;一下指标,地方官员为了完成指标就不顾一切。最后的结局是个悖论,两难。王安石虽然有机会变法,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Three]、苏轼在王安石变法中的经历简短
〖One〗、据《苏东坡传》记载,苏轼对王安石是极为欣赏的,开始也很支持他改变北宋积弱的主张。但是,渐渐地,苏轼发现王安石此人一个最大的性格缺陷--偏执!
〖Two〗、王安石的变法上承范仲淹,因为不对宋仁宗的软弱性情抱信心,屡次拒绝了宋仁宗邀他入京的诏命。直到神宗登基,王安石才应诏入京,京城中的士大夫都引以为盛事。
〖Three〗、公元1069年,苏轼苏辙二次入京。此时,王安石刚被任命为参知事,开始变法,朝中老臣接连离开,这其中就包括反对变法的欧阳修、司马光等人。
〖Four〗、进京2年的苏轼,一直避免被人利用,默默观察王安石变法。
〖Five〗、在经过多次验证和细察后,苏轼发现王安石变法带来的三大危害,这才正式上折激烈反对。苏轼肯定不会想到,这次上折,将是他命运的分水岭。
〖Six〗、王安石做了哪三件事,竟让一开始支持变法的苏轼激烈反对呢?
〖Seven〗、第一,为了转移变法造成的朝堂内部矛盾,王安石主持了几次对西夏、辽国的小规模战争,转移视线。前几次都胜利了,可最后一次和辽国的战争却输得很惨,被割走700里土地。
〖Eight〗、第二,王安石为了充盈国库,以皇帝的名义开始经商,甚至把生意做到了瓜果蔬菜,和小民争利。这件事引起很多商人、摊贩的不满,却求告无门。
〖Nine〗、第三,为了控制文人士大夫的思想,王安石让儿子和幕僚用2年时间编撰了《三经新义》,作为今后科举考试的教材。问题是,王安石的学问比苏轼差了太多,里面太多失误,误人子弟。
〖Ten〗、对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文人来说,丧权辱国、与民争利和误人子弟,任何一个都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苏轼才上书强烈反对这几点!
1〖One〗、在文学造诣上,王安石对苏轼也极为敬佩,可他很偏执,更见不到有人批判。所以,一怒之下,王安石发动御史状告苏轼,以扑灭反对变法的声音。
1〖Two〗、宋神宗急于求变,就召苏轼质询,苏轼只好自请离京。
1〖Three〗、不过,苏轼没想到的是,他只是反对变法中的几处弊端,却被保守派利用,以偏概全,大作文章。王安石本来也没有继续打压苏轼的想法,但苏轼背后的人物太有影响力了!
1〖Four〗、比如苏轼的恩师欧阳修,比如高太后,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苏轼俨然成了反对变法的旗帜。骑虎难下的王安石只能持续打压苏轼,最后,牵出了著名的“乌台诗案”,让苏轼差点命丧狱中。
1〖Five〗、从家国立场来说,苏轼并不反对王安石让北宋变强的变法基本盘,甚至是支持的。
1〖Six〗、但是,苏轼骨子里继承了其父苏洵的刚烈侠义,看到错误的地方就要指出来。这种性格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可这是苏轼高尚人格的烙印,不可能因人因事改变,所以才反对变法中的几大弊端。
1〖Seven〗、把苏轼打成“保守派”的王安石,一定也清楚苏轼指出的几个弊端。可是,若连他自己都承认了弊端,还有谁会支持他继续变法呢?所以,他只能狠心打压苏轼,导致一代词圣终生颠沛流离!
1〖Eight〗、如果王安石知道苏轼后因看不惯保守派的腐朽而再次自请离京,也许就明白了什么是傲骨天成、什么是遗世独立?
1〖Nine〗、苏轼是一个极有立场的人!他反对变法中出现的弊端,并没有全盘否认变法;他也反对保守派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所以最后和他们决裂。
20、从始至终,苏轼就是苏轼,他从未违背良知和家国利益。
2〖One〗、不过,即便王安石理解他,若再给王安石一次机会,恐怕他还是会打压苏轼的!毕竟,他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拗相公”。
2〖Two〗、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令人不禁扼腕:北宋朝最灿烂的两颗大星,只能激烈碰撞却不能互相辉映,实在太遗憾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