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镇州

作者:网友投稿 -
唐朝藩镇州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唐朝藩镇州和唐朝宗藩制度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唐朝藩镇州以及唐朝宗藩制度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列举唐朝疆域的四关
  2. 唐朝宗藩制度
  3. 唐末党项族建立的藩镇

[One]、列举唐朝疆域的四关

〖One〗、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版图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

〖Two〗、唐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很多,为有效管理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以及大量隶属于六大都护府的都督府和羁縻州。

[Two]、唐朝宗藩制度

藩镇,唐朝的军制,显着的一点是继承前朝在重要地点设置都督府。睿宗时设节度大使,玄宗时开始扩大节度大使职权,并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统称“藩镇”。由此,形成了所谓的藩镇雏形。

唐朝之所以煌煌知名千年,就是它的兼容并包,容纳了很多的异族,并且平等对待。这一点,在唐初就已经很明显。明皇时候,府兵制已完全破坏,开始实行募兵制,这必然会造成兵随将走,将领拥兵自重。无形中其实已经提供了藩镇形成的条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

大唐一方面可以进行中亚的与大食的战争,却也不得不防范身边外族的入侵。明皇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兵权,是唐政府对游牧民族骑兵实行军事防御的需要;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财政大权,是唐政府缓解财政压力,解决边防驻军后勤供应的需要;藩镇节度使拥有辖区数州的行政权,是更有效地执行军事防御任务的需要。总之,藩镇节度使是唐军事战略变革需要的产物。

〖One〗、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吐蕃(7世纪)、回鹘(7世纪)、西夏(11世纪)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吐蕃甚至与中原汉族政权发生过对立冲突,使得陇西一带丧失大半。淮西久为吴元济所据,是以“蔡人有老死不闻天子恩宥者,故坚为贼用”。

〖Two〗、割据的藩镇空前增多。这些藩镇转入互相兼并的战争中,数十年战争不断,几乎遍及全国。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名义上的中央朝廷也被藩镇之一朱温夺去了,演变为五代十国,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直到北宋统一,才结束这一局面。

[Three]、唐末党项族建立的藩镇

〖One〗、唐德宗贞元中(785—805年)分振武、朔方二节度置夏州节度使,治夏州(今陕西靖边白城子)。初日夏州节度使,领夏、绥、银三州,兼领宥、盐二州。拓跋思恭在咸通时占据了宥州,权知夏绥银节度使,此举引起了唐王朝的抵抗与惩戒。唐末农民大起义时,黄巢叛乱,拓跋部支持唐朝。唐僖宗于中和元年(881年)十二月,唐僖宗嘉奖拓跋思恭,赐军号为“定难军”,督促拓跋思恭率兵入卫京城。中和三年(883年)七月,黄巢被平后,唐僖宗因为李思恭平定叛军出力很大,加任李思恭为太子太傅,晋爵为夏国公,赐姓李,拜夏州节度使。

〖Two〗、《宋史夏国传》载:“拓跋思恭镇夏州,统银、夏、绥、宥、静五州地”,此时的夏州地区正式成为党项拓跋部的统治中心区域。正如胡三省所言:“此拓跋氏强盛,遂为跨据西夏张本”,李思恭凭借自己的才能将唐朝中期正值衰落、势力最弱的拓跋部发展为党项族最强大的部族,开李氏拓跋崛起之先河,其突出的军事才能与外交才能是拓跋李氏最终能发展为独立王朝的重要因素。

〖Three〗、乾宁二年(895年),李思恭之弟李思谏袭其兄之位,接任定难军节度使,这也是拓跋李氏世袭定难节度使的开始。自此后,夏州正式成为拓跋部实质上的“割据”地区,奠定了拓跋部脱离中原统治,建立独立政权的基础。

关于本次唐朝藩镇州和唐朝宗藩制度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