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主管考核的机构

作者:原创编辑 -
唐朝主管考核的机构

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主管考核的机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唐代有宫廷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哪两个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唐代有宫廷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哪两个
  2. 隋唐谏议制度的地位
  3. 古代管理档案的部门叫什么

[One]、唐代有宫廷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哪两个

唐代掌管礼制的比较高行政机构是太常寺,太常寺下设大乐署和鼓吹署,大乐署兼管雅乐、燕乐以及对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鼓吹署专门管理仪仗中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唐代由宫廷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

[Two]、隋唐谏议制度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监察制度存在于各个朝代,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以唐朝的监察制度发展最为显著。唐代的谏官制度趋于成熟化,谏官职位实行专职化,谏官规模庞大,为唐代的繁荣昌盛创造了重要基础,也为现代监督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汲取历代经验教训,因时制宜适时改革

唐王朝的鼎盛离不开君主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以开放的心态和博大胸襟兼容外来文化浸润的治国之策。也是唐王朝君主适时推行改革,广开言路、知人善任、团结少数民族、重视对外交流的治国体现。

唐高祖建立唐朝后,从苛政、律令、官制、学校、军事、农业、金融等方面进行改革,初步完成唐代各项制度,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

武德九年六月,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逼父立太子,最后让自己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皇位。即位之后的李世民改元"贞观"为唐太宗。唐太宗上位的这种大逆不道的做法严重违反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为改变自己的形象,李世民便推行广开言路纳谏的治国理念。并且重用以犯颜直谏为名的魏徵,最终,君臣二人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在朝廷上,李世民经常与大臣讨论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和治国方针。在继承历代王朝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后,李世民提出国家政事要尽量地委托朝廷群臣出谋划策,皇帝不能独断专行。治国理政要居安思危、慎终如始。

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李世民即位之初即制定了各项以人为本的治国之策,并且开创了纳谏之风。李世民集思广益、广开言路的纳谏制度、任人唯贤的准则及以民为本的思想,为唐代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使唐朝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处于世界最前列。被史书称为"贞观之治"年间的治理,使唐王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大国,也为唐太宗李世民树立了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历史形象。

人们经常使用到的"拾遗补阙",这个现代成语在唐代是为皇帝服务的两个谏官的名称。谏官制度最早设立于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谏官制度初具规模。到了唐代,谏官制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逐渐趋于成熟。

唐朝时期,谏官分别隶属于中书省和门下省。下设散骑常侍、拾遗、补缺、谏议大夫、给事中、起居郎等谏官职位。

门下省是唐代正宗的中央言谏机构,主要负责审查政令,政令有不当之处,门下省有权退回或者是纠正。就是门下省的官员在敕书后面用黄色的纸写上批语,也叫做"批敕"。门下省主要的谏官有给事中和谏议大夫。给事中的主要工作是发表意见,但是拥有部分的司法权、检察权、人事审查权和封驳权。

唐代谏官制度的特点是,谏诤范围广,职权的行使相对独立而且位卑而权重,谏官制度的行使与封建君王统治的开明与昏暗息息相关。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一位善于汲取历代历史经验,并且具有开明的思想和深远的政治抱负的帝王。李世民的开明开创了"贞观之治",也为谏官制度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唐太宗李世民推行"纳谏",并且主动"求谏"。他要求朝臣不仅能"谏上"以利于国家发展改革的谏言,也要求朝臣能够"受谏",以便及时改正自己不利于朝廷的言行及思想。并对大臣们说"你们要积极建言献策,也要虚心接受他人的谏言。不能因为他人的谏言,便护短不接受。如果不能受谏,又如何能够谏人呢?"

皇帝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朝臣就敢提不同的意见。李世民即位后,便任命魏徵为谏议大夫。魏徵不负李世民所托,大胆建言献策,给李世民提的意见,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就有200多条。

以"谏诤为己任"的魏徵在当时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魏徵的谏言是有特色的谏言,那就是大胆直言,谏言中有皇帝顺耳的,也有皇帝不顺耳的。即使谏言不顺皇帝的耳,惹怒了皇帝,魏徵仍然能够神色自若地据理力争。

封建帝王的自尊心极强,魏徵在一次谏言中惹怒了李世民,李世民恼羞成怒,退朝后怒气冲冲地扬言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听到后及时劝阻李世民说"魏徵直言建言献策,说明陛下是明君,可喜可贺啊!"李世民听了觉得有理,火气逐渐平息。

魏徵直言献策,李世民虚心受谏的君臣关系,为当时朝廷广开言路作出了表率,也使这对君臣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李世民在建章立制的时候,定了一项新规矩,就是允许谏官参加比较高级别的政事堂会议。这种做法的推行使谏官随时了解朝政情况,有利于直接监督朝廷大臣。在重大决策出现问题的时候,谏官可以及时提出谏言,供朝廷借鉴。

谏官提意见是要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的。《旧唐书》中归纳了谏官工作的五种方法。其中,在实践中使用较多的有,委婉策略性的讽谏,即引经据典说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顺谏,即用恭顺的语言表达谏言的内容;规谏是看准时机,察言观色后提出谏言。

也有直接性的如:致谏,是一种书面表达形式的意见,也指"上封事";直谏,是当面直接表达意见的方式。后面两种直接性的谏言一般很少用到。谏官每十天或者徵一个月上书谏言一次。

唐朝谏官制度的历史价值及对后世的启发

1.唐代谏官制度与唐代发展的关系

唐初的统治者汲取历代皇朝"拒谏饰非",而引起的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积极开创谏诤之风,并且设置专门的监管机制专司谏诤之权。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群臣谏诤之风蔚然兴起。

随着谏诤制度的逐渐成熟,谏官制度组织化和制度化建设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谏官群体。谏官制度分工明确、组织合理,谏诤途径实现了制度化组织化。为唐朝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在唐朝科举制度趋于完善的前提下,谏诤官的选拔和考核非常的严格。首先要具备"文死谏"的道德品格,其次具备较为扎实的文学修养和史学储备。最后,要具备基层工作经验,能够体察百姓疾苦。

谏官的选用一般通过科举和地方考察的途径。选拔由德才的谏官时刻意回避宰相及其幕僚担任谏官,以便更好的发挥谏官的职能。谏官的选拔、任用、职权的行使、制度的保障等为谏官制度有效的运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也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保障。

谏官制度以"延议"的方式与君主进行面对面政见和谏议的陈述,在制约君主专政,防止君主过失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谏官制度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事前谏诤监督、事中纠察监督、事后奖惩监督的作用,这种三者共同合力监督的运行机制,有效促进了唐朝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决策的有效性。

广开言路的谏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民间的参与,将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效结合,实现了基层参与传递下层民意,减少和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几率。

3.唐代谏官制度对现代行政监督的启示

唐代的谏官制度建立在"人治"的封建社会,其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君王的开明或是昏庸的影响而改变。谏官制度是唐代监察制度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君王决策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直言规劝的使命。谏官被看作是君王的羽翼,与左丞右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Three]、古代管理档案的部门叫什么

古代档案机构有,皇史宬、天府、后湖黄册库、天禄阁、甲库等等,总之每一个朝代的叫法都是不一样的只要改朝换代,这些机构就得跟着改名。

关于唐朝主管考核的机构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