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各省行政机构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唐朝各省行政机构,以及唐朝省份划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One]、唐朝省份划分
唐朝地方一级比较高行政单位不是省而是道,全囯划分为关内、河北、河南、陇右、河东、山南、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后又将山南道、江南道重新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增设京畿道、都畿道、黔中道,全国共15道
[Two]、唐朝各道的比较高长官是什么名称
〖One〗、明太祖废除元代行中书省,建立承宣布政使司后,因为各布政使司所辖区域太大,布政使、按察使管理辖区不方便,于是把每个承宣布政使司分为若干“道”,作为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派出机构,由布政使的佐贰官:左右参政、左右参议,以及按察使的佐贰官:按察副使、按察佥事,各自巡查管理,作为布政使和按察使处理政务及司法的辅佐。布政使系统的称为分守道,按察使系统的称为分巡道,此外还有河道、盐道、茶道、屯田道等特设道。
〖Two〗、明代诸道,都是派出机构,本身没有品秩,都是以本官**(布政使左右参政、参议,按察副使、按察佥事)。清朝沿袭明代制度,在各省设立道,前期依旧由布政使左右参政、参议,按察副使、按察佥事兼任分守、分巡道,及各特设道。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朝废除左右参政、参议,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官职,明确各道长官为朝廷经制正式官职,称为道员,品秩为正四品(个别有三品甚至二品品级),没有加衔。
〖Three〗、因为唐代地方行政区域比较高一级是“道”,长官为“观察处置使”,所以名称相同的明清各地方道的分守、分巡长官被尊称为“观察”,清朝之后,各道属员及民间百姓们则依据官场惯例,尊称道员为“道台”。
[Three]、中国省级划分依据
翻开中国地图,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省级界线全是不规则的块状,边界犬牙交错。一部分省界是相当符合自然地理区域界线的,也有一些省界却完全不符合自然地理区划。
古代运用“山川形便”的原则,在划界的时候,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
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生活在固定块状的地域里,所以大多是依据河流或山势的走向划分的。
这种划分方法显而易见,因为天然的山脉、河流、湖泊,是两个地域之间最直接、最明显的区分,而且由于山川阻隔,往往两个地区之间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也都有显著不同,利用“山川形便”的原则进行划分,就使得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相一致,浑然天成。
各地区的生活方式不同,分开来好管理,所以近代史中的政权也是依据这原则来划分省级的。
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省级,会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隐患。不同省份、地域生活的人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生活习惯,区域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形胜之地、四塞之国,容易造成地方割据。
各朝代的中央政府为了限制各地方割据,在省级区域划分时采用地域制衡原则。从宋代开始,国家在划分省级区域的时候,就有意识的进行了掺沙子,故意把这个地区的战略要地划分到另外一个地区,这样就破坏了省级区域的地理完整性,从而使得地方割据变得困难。
例如,在自然气候、生活习惯上,汉中接近于四川,而与陕西差异较大,应该划入四川省。但是,汉中是整个四川的咽喉,一旦控制汉中,就可以有效地威慑四川地方掌权者,断了叛乱割据的念头。
显然,省级区域的形成并不仅仅决定于自然地理因素,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政治因素往往起了主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省级划分基本上是延续历史上的固有疆域,再依地理条件、当地风俗、经济发展水平、国防要求以及居民的认可程度进行划分的。当然后来也有调整的,比如海南原来属于广东省,1988年才建省。
唐朝各省行政机构和唐朝省份划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