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丧葬过程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唐朝丧葬过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唐朝丧葬过程以及火葬起源于哪个国家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中国古代出葬的礼节
〖One〗、中国的丧葬礼仪,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时至今日,丧葬礼仪仍残存着不少旧痕迹。在整个丧葬礼仪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其间的话语,凝含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
〖Two〗、这个结,表现在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之中,也表现在两者间的精神联系之中,儒家的伦理色彩、等次观念、温情脉脉等,皆融入丧礼的每一细节。相反,灵魂不灭的宗教信仰意识在这里完全被这种中国式的伦理人情所裹挟,它时或作某一礼俗的注脚,时或又成为某一用具的底色,失去了它原有的活力和色彩。
〖Three〗、人类最初的丧葬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智力逐步增长,产生了灵魂观念,认为一个人具有“灵魂”和“肉体”两个部分,人的死亡,是“灵魂”离开了“肉体”,所以,“肉体”就没有知觉。将来,“灵魂”还会回到“肉体”里来。因此,活着的人要把死者的“肉体”保护好。这种对“肉体”的保护行动,就是早期的丧葬活动,保护尸体的地方,就是墓葬。
〖Four〗、我国的丧葬礼俗至迟在旧石器晚期已经出现。在1933年发掘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下室有墓葬的遗存,经过系统的发掘,出土有完整的头骨三个,以及头骨碎片、下颔骨、体骨和一些零星的牙齿。根据研究分析,发现有“男性老人一人(10l号),中年或壮年(108号)和壮年(110号)各一人,5岁幼儿和初生婴儿(或胎儿)各一人”。死者的身体下面铺洒着红色的赤铁矿粉,随葬以燧石石器、石珠和穿孔的兽牙等物。在死者身下撒赤铁矿粉,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常见的葬仪之一。
〖Five〗、红色象征着鲜血,而血又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身之所。在尸体上撒赤铁矿粉,表示给死者以新的血液,赋予新的生命,或者表示他并没有死,只是长眠罢了;或者说是希望死去的同伴能够复生;或是希望死去的同伴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Six〗、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氏族成员之间贵贱的进一步分化,丧葬仪式也逐渐增加了宗教的仪式行为。如山东滕县墓葬中已出现了木椁,胶县龙山文化遗址中又有玉琀,这些后来都成为丧葬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Seven〗、夏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已向系统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周代,为一个崇尚礼仪的时代。对周人来说,丧葬礼仪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他们认为上古之民穴居野处,故其丧葬礼仪也草率简单。《周书·异域上》说:“死者则以苇薄裹尸,悬之树上。”《周易·系辞》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常。”这是灵魂观念未出现,或为灵魂崇拜尚不发达时期,人们处置尸体的情形。因此,三代时人们往往将当代的丧葬礼仪引以为骄傲。
〖Eight〗、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习俗发生始至西周时期,中国的丧葬习俗经过1万多年的演进发展,已产生出诸多别具一格的并为后世所罕见的敛葬习惯或习俗。从当时的文献资料来看,丧葬礼仪已初具雏形,属纩、三月大殓、饭含、棺椁制度、明器制度、裢制等都已出现。
〖Nine〗、到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已基本具备。当时丧葬礼仪的特色,在于强调伦理秩序的充实和道德架构的建立,由此规定出亲属团体的层级亲疏关系,以及比附于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使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在这种丧葬礼俗中获得有机的统一。由于丧礼无不本之伦理秩序和政治秩序,故而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也变得十分繁复。
〖Ten〗、西汉中期以后用陶质明器取代实用的贵重器物随葬,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俗的一次重大变革,说明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层对随葬品的观念有了显著的改变,认为将庄园中的所有财产都制成象征性的陶质明器埋入墓中,比那些数量有限的贵重器物更有意义,更能全面展示他们所拥有的财富。
1〖One〗、魏晋时期,丧葬礼仪大体上与汉代相同,只是汉代明器,魏都从省。《晋书·礼志》载:“古者天子诸侯葬礼粗备,汉世又多变革。魏晋以下世有改变,大体同汉之制。”而魏武帝曹操“自制送终衣服四箧,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讳,随时以敛,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汉礼明器甚多,自是皆省矣。”
1〖Two〗、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时期,各种体现封建等级制礼仪的发展登峰造极,丧葬礼仪制度也发展得很完善。唐朝的一些礼仪文化,包括在《大唐元陵仪注》和《大唐开元礼》里,这两部反映唐代礼制的书籍,现都保留在杜佑的《通典》里。根据《开元礼》丧葬仪礼的记载,唐代三品以上四品以下至庶人的丧葬程序一共有66道。如果是改葬,尚另有17道程序。这些程序反映了唐朝封建丧礼的繁缛,同时也具体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待遇的不同。
1〖Three〗、明代丧葬礼仪,主要根据《仪礼·士丧礼》,另外也借鉴了唐《开元礼》和《朱子家礼》,这从《明会典》中载录的丧葬礼仪可以看出。
1〖Four〗、不过,明代的民间丧葬礼俗有自身的时代发展特色和地区性特色。统治者虽然出于人伦教化、稳固政权的考虑,对庶民百姓的丧礼制度、服丧制度、居丧仪制、葬法等均有严密详尽的法令限制,要求将各地的民间丧礼纳入正轨,但从明代文献的记载看,民间的丧俗是沿袭各地传统风俗,适应时尚而行,并不完全受法令制度的约束。
1〖Five〗、满清建国之初,宫廷丧仪比较简陋。康熙时,在学习汉族儒家传统丧礼,特别是明宫丧礼的基础上,清宫丧制初步形成,后又经雍正、乾隆两朝的补充始臻于完备。
1〖Six〗、清史文献称丧礼为“丧仪”。皇帝的丧礼规格比较高,称“大丧仪”。大丧仪的主要礼仪和程序为:小敛、成服、大敛、朝奠、殷奠、启奠、奉移、初祭、绎祭、大祭、除服、周月祭、上尊谥庙号、致祭、百日祭、祖祭、启行、谒陵、安奉等。具体过程十分繁杂,不容尽述。其中虽掺有满族旧俗,但基本框架与明宫丧葬礼仪相同。清代民间丧葬礼仪,与明代一脉相承,没有大的变化。
[Two]、火葬起源于哪个国家
〖One〗、这是一种传统说法,认为火葬起源和盛行于古印度,后随着佛教而传入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他在印度取经时见到的印度葬礼:
〖Two〗、“送终殡葬,其仪有三日火葬,积薪其燎,二曰水葬,沉流飘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
〖Three〗、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如按火葬起源于古印度的说法,那么,在东汉后,我国就逐渐出现火葬了。
[Three]、火葬的由来
〖One〗、火葬起源和盛行于古印度,后随着佛教而传入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他在印度取经时见到的印度葬礼:
〖Two〗、“送终殡葬,其仪有三日火葬,积薪其燎,二曰水葬,沉流飘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
〖Three〗、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如按火葬起源于古印度的说法,那么,在东汉后,我国就逐渐出现火葬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