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哪个时期出的细盐

作者:网络 -
唐朝哪个时期出的细盐

其实唐朝哪个时期出的细盐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唐朝如何制造细盐,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唐朝哪个时期出的细盐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如何制造细盐
  2. 盐的历史和文化
  3. 古代有细盐吗

[One]、唐朝如何制造细盐

〖One〗、到了唐代,晒盐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通过在晒盐过程中加入淡水,产出杂质更低、苦味更小的细盐。

〖Two〗、分析这种技术的起源,应该是引水晒盐的过程中遇到下雨。本来下大雨的话,晒盐过程将会延长。但根据雨量不同,产出的食盐产品品质也有区别,有些苦涩味道减少,成了优质的上品食盐。估计是雨水改变了食盐的结晶环境,部分杂质与食盐氯化钠自然分离,结晶出来的食盐成分更单纯,苦味自然就小了。

〖Three〗、乳盐(细盐的一个称号)是制盐过程中自然结晶的漫生盐的一种,“其状鲜丽”。自然环境提供的雨水会形成各种漫生盐,出盐时刚好下小雨的雨水盐为上品,颗粒鲜亮,青盐就是雨水太多。

〖Four〗、《全唐文》中有记载,中唐德宗时期宰相韩滉曾负责盐铁事务,曾经上表把解县、安邑两池产出了“乳盐”当作祥瑞,“臣顷进漫生盐,故老相传,已称灵瑞。今乳盐新出,特表非常。伏请荐於清庙,编之史册。”当时的唐代宗很是高兴,把盐池赐名为“宝应灵庆池”,还立了石碑,现在保存在山西省运城市博物馆。

[Two]、盐的历史和文化

〖One〗、中国盐的历史:西汉时期,东台先民“煮海生盐”,开始撰写“盐文化”的灿烂历史。东台如今尚现存“安、灶、撇”等地名皆与煮盐历史有关。先后在此任盐官的北宋三名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艰苦创业,千载流芳。其中范仲淹重修的捍海堰──范公堤,工程浩大、名标青史。沿堤而建的富安、安丰、梁垛、东台等集镇,如今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镇。

〖Two〗、因为有了盐及其丰厚的盐文化底蕴,乾隆年间,东台由一个普通小镇升格为一县治所。“天下财富之巨,首推两淮,两淮之富,又数扬州,扬州之根,又在东台”,足见盐文化孕育下的东台曾经在历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一页,时有“小扬州”之称。

〖Three〗、盐文化:“海盐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开放式的地域文化。东台,无疑是中国“海盐文化”的代表。从今天的地理位置上看,东台处于江苏沿海中部,苏南有吴越文化,苏北有楚汉文化,东台置身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上,虽兼容并蓄却又不倚不靠。

〖Four〗、今天,从盐阜大地考古挖掘出的与盐有关的遗迹、文物达860多处(件),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碑刻,如塔、民居、桥、堰、闸等,这些是与盐有关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反映海盐文化的非物质遗产1200余种,让你目不暇接。

〖Five〗、你会发现,这就是历史上盐民生产与生活的文化遗存,从中我们能够触摸到先民的体温和气息。东台沿海的乡镇地名大多为盐卤“浸泡”过的,灶、堰、冈、仓、团、盘、圩、滩、垛等,成了海盐文化非物质遗产最为鲜活的符号。

[Three]、古代有细盐吗

〖One〗、细盐是要经过化学处理的,古代还没有那种技术支持,所以古代没有细盐。

〖Two〗、盐是结晶物,初始状态为大颗粒,现在称为“粗盐”。细盐是大粒盐经过加工的精细食用盐,加工并不是简单地将粗盐捣碎为细盐,其中包含去除酸性盐类化合物硫酸镁与氧化镁等物质,同时增添了碘等物质,这些技术需要化学的支持。而盐化工出现在近代。我国的食用盐从粗盐到细盐的普遍化,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我小时候(建国初期),仍然食用粗盐。因此,宋代食盐只有捣碎与没捣碎的的区别,不存在精细盐与原盐的区别。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