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殿试策问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宋朝殿试策问,殿试考几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殿试考几场
〖One〗、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Two]、三百字,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题长达[Five]、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由读卷大臣密议八条中圈出四道为题。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Two〗、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五种记号,得“○”比较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比较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One]、[Two]、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Two]、一甲殿试试卷内容
〖One〗、殿试是科举中比较高级别的考试。学子成为贡生后,才可以进入殿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考状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贡士们的殿试试卷,最初由皇帝亲阅,后改由主考朗读,皇帝裁定。
〖Two〗、清承明制,殿试只考一题。从朱元璋开始,那时殿试的试题也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百多字,之后的皇帝就越来越繁琐。清代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起,着重考察考生的实际能力。归根结底,殿试考的就是历史,皇帝相信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Three]、古时候殿试怎么出题
皇帝亲拟策题是明代殿试策题制定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明初使用比较多,如洪武四年(1371)、十八年(1385)殿试太祖亲拟策问。
后虽渐以大臣拟策,皇帝选定为主,但皇帝仍间或亲拟。如嘉靖八年(1529)殿试,世宗在查阅殿试举人试卷后,对大臣说道:“制题出自朕制者,前数日所为制题,亦偶得之耳。”
〖Two〗、先由大臣拟撰,再由皇帝选定随着内阁地位的逐渐提高,皇帝逐渐将策问交由内阁大臣撰拟。
大臣拟策往往并非仅拟一道,而是根据时政撰拟多道,再交由皇帝选定。当大臣拟撰的策题内容并不符合皇帝心意时,皇帝会将其做修改后再行采用。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