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朝著名对联

作者:本站原创 -
唐宋朝著名对联

其实唐宋朝著名对联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宋朝时期的对联形式及代表作品,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唐宋朝著名对联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苏轼10个对联趣事
  2. 宋朝时期的对联形式及代表作品
  3. 春联在各个时期的历史

[One]、苏轼10个对联趣事

〖One〗、苏轼文学才华极高,很喜欢写对联,下面奉上十个有关他的对联趣事。

〖Two〗、苏东坡(1037-1101)自幼天资聪颖,在饮誉文坛的父亲的悉心教育和耐心指导下,他逐渐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很有一股子"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劲头。经过几年的奋发努力,他的学业大有长进。小小年纪,就已经读了许多书,渐能出笔成章了。父亲的至亲好友看了,都赞不绝口,称他是个难得的"神童",预言他必是文坛的奇才。

〖Three〗、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他自以为知识渊博,才智过人,颇有点自傲。一天,他洋洋自得地取过笔墨和纸,挥毫写下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他刚把对联贴在门前,有位白发老翁路过他家门口,好奇地近前观看。这位老翁看过,深感这位苏公子也太自不量力,过于自信了。

〖Four〗、过了两天,这位老翁手持一本书,来苏府面见小东坡,言讲自己才疏学浅,特来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满不在乎地接过书本,翻开一看,那上面的字他竟一个都不认识,顿时红了脸。老翁见状,不露声色地向前挪了几步,恭恭敬敬地说道:"请赐教。"一句话激得小东坡脸红一阵、白一阵,心里很不是滋味。无奈,他只得鼓足勇气,如实告诉老翁他并不认识这些字。这个老翁听了哈哈大笑,捋着白胡子又激他道:"苏公子,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会不识此书之字?"言罢,拿过书本,扭头便走。

〖Five〗、苏东坡望着老翁的`背影,思前想后,甚是惭愧。他终于从老翁的话中悟出了真谛,立即提笔来到门前,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各加了两个字,使对联变成为:

〖Six〗、这次,他依然端详了好久、好久,并发誓,要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永不自傲。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求教,文学造诣日深,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博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盛誉。

〖Seven〗、据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才貌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时名传京华。许多皇亲国戚、公子王孙求婚者络绎不绝。

〖Eight〗、有一天,苏东坡的政敌、权臣的儿子方若虚,也送上几篇诗文前来求婚。苏小妹仔细看过诗文后,提笔批一联于文尾曰:

〖Nine〗、东坡一看大吃一惊,担心触怒权臣,惹出是非。他急中生智,模仿小妹笔迹,在批联后加上两个字,变成:

〖Ten〗、东坡将此联示与来者,并说:“小妹脸长额高,相貌丑陋,是不敢高攀。”方某也就不再强求了。

1〖One〗、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坠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

1〖Two〗、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为曲剧《西厢记》)的故事,将张先比作拈花惹草的张秀才。

1〖Three〗、这副对联,对自己做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1〖Four〗、北宋诗人王琪,年轻时很自负。一日,他到竹园玩赏,见青竹丛丛,枝叶挺秀,便触景生情,写出一对联:

1〖Five〗、王琪很得意,把他挂在墙上,扬言“有能挑剔一字着,愿以十金相奉。”三天过去了,没人挑出毛病。又过了三天,还是没有动静,王琪更是神气十足。谁知到了第八天晚上,苏东坡来串门,看了对联沉吟不语。王琪故作谦虚地说:“久仰尊师大名,如雷贯耳,晚生诚望指教一二。”苏东坡开门见山:“好是好,只是十干一叶啊。(指干万条,叶千片,有失比例)”王奇一听,不觉瞠目结舌,羞愧地摘下对联,扔到了字纸篓里。

1〖Six〗、苏东坡等三人去九江二门赶考,因发大水耽误时日,应考迟到。考场的门卫不让进,以对对子相刁难,出对曰:

1〖Seven〗、一叶小舟,载着三四位考官,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1〖Eight〗、十年寒窗,读了八九卷诗书,干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1〖Nine〗、一天,苏小妹生病了,他的哥哥苏东坡正为她煎药,佛印和尚正巧来访苏东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饮茶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苏小妹见哥哥还没有送药来,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

20、以“葫芦”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大为不敬。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连忙去为她送药。佛印就苦了,既挨了“骂”,还要对下联,但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苏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

2〖One〗、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

2〖Two〗、有一天,苏轼闲来无事,就去金山寺拜访佛印禅师。敲门之后,佛印的一个弟子来开门。都是熟人,苏轼一点也不客气,傲声道:"秃驴何在?"

2〖Three〗、小弟子一听,来者不善啊,他淡定地指了指远方正在吃草的一群牛,朗声回答:"东坡吃草!"

2〖Four〗、一年春天,苏轼和佛印一起乘船出去游玩。苏轼无意中看见有一条野狗,正在河岸边啃骨头,苏轼立刻计上心来,他拍了拍佛印,又指了指岸边的那条野狗,说了一句:“狗啃河上骨”,然后冲着佛印狂笑起来。

2〖Five〗、佛印一看就明白苏轼的意思,“河上”的谐音是“和尚”,“狗啃河上骨”意思就是笑话我,狗在啃我的骨头啊。

2〖Six〗、佛印的反应很快,他立刻拿出那把题有苏轼诗句的扇子,浸到河里,也是大声说道:"水流东坡诗!"

2〖Seven〗、苏轼一听,立马止住了狂笑,“诗”与“尸”也是谐音,佛印更是个狠人啊!

2〖Eight〗、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是一位诗词书画都精通的全才,人们把他和苏轼并称为“苏黄”。黄庭坚也是一位善于做对联的高手,这两人见面,经常一起切磋对联功夫。

2〖Nine〗、有一天,这老哥俩闲来无事,就在一棵松树下较量棋艺,下围棋。苏轼执白,刚下一子,巧了,一颗松子紧接着就掉落在棋盘上。过了一会儿,苏轼又下一子,一颗松子又跟着落下。苏轼盯着松子,若有所悟,就随口吟出了一句上联:

30、说完,苏轼看着黄庭坚,笑着说道:“老弟,该你了”。黄庭坚心里很明白:这不是让我下棋,这是在考我对对子啊。

3〖One〗、黄庭坚笑了笑,说道:“稍等一下,老兄,我先看看光景。”他抬头向远方张望,只见不远处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几株柳树,长长的柳丝垂向水面,随着阵阵清风在轻轻飘荡。柳荫下,坐着一位老渔夫,他手握着长长的鱼竿,正在钓鱼。

3〖Two〗、黄庭坚灵机一动,立刻想出了下联:

3〖Three〗、苏轼听完,哈哈大笑,连声称赞黄庭坚:“鲁直高明,不愧有千里之才啊!”

3〖Four〗、在杭州的时候,苏轼听说有一座寺里的方丈品行不端,就决定微服私访,去会会这个方丈。就这样,苏轼来到了这座寺庙。不想那方丈认识苏轼,一看苏大人光临,他很兴奋,毕恭毕敬地接待了苏轼。

3〖Five〗、游览完毕,方丈请苏轼题字。尽管苏轼心中非常厌恶这个方丈,可是,架不住那个方丈的苦苦哀求,于是,苏轼灵机一动,提笔写下一副对联“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3〖Six〗、方丈虽然不懂对联的意思,但是他知道这是苏轼的墨宝,就将这副对联悬挂在最显眼的地方,来显摆自己的文雅。

3〖Seven〗、有一些来游览的文人雅士见了对联,端详了一会儿,就一个个地捧腹大笑。方丈很纳闷,后来有人告诉方丈,这副对联写的是两个字谜,谜底是什么,聪明的您想必知道吧。

[Two]、宋朝时期的对联形式及代表作品

宋代皇宫流行“春帖子”,又叫“春端帖子”“春帖”,在立春日剪贴在宫中门帐上。苏东坡《次韵秦少游元旦立春》“好遣秦郎供帖子,尽驱春色入毫端”,自注:“立春,翰林学士供诗帖子。”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清代。春帖子上写的多为绝句。司马光、欧阳修等人都写过春帖子并留存至今。比如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Three]、春联在各个时期的历史

〖One〗、春联起源于桃符,是中国古代周朝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Two〗、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Three〗、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Four〗、《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不过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也有说是辛寅逊或孟昶的儿子孟喆所撰。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Five〗、据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朝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Six〗、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Seven〗、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Eight〗、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Nine〗、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Ten〗、由此可见,春联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1〖One〗、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中国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